8月3日,一列满载55个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鸣笛驶出,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中欧班列中通道自2013年通行首趟中欧班列以来,累计接运出入境中欧班列突破20000列,成为中欧贸易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作为中蒙最大的陆路口岸,是中欧班列中通道的关键节点。从2013年到2024年,这里的年通行量从最初的2列迅猛增加到3389列,开行万列所需时间也大幅缩短,从近10年减至如今的3年左右。目前,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运行的中欧班列线路多达73条,其足迹通达德国、波兰等10余个国家的70多个枢纽站点,国内更是辐射大部分中欧班列首发城市,汇聚了天津、安徽、湖南、四川等地的丰富货源。运输货物也实现了转型升级,从最初以金属、化工、服装鞋帽为主,转变为如今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钢铁驼队”已然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
中欧班列中通道的蓬勃发展,不仅得益于铁路部门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如投用95306“数字口岸”系统,实现通关流程无纸化,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有效压缩车列取送、换装作业等时间,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使中欧班列通关时间同比缩短5%以上;还得益于线路网络的持续拓展和多方协同合作,中蒙两国铁路站点建立“日对话、月会晤”机制,铁路与边检、海关等部门协同联动,共同保障班列稳定高效运行。
在中欧班列中通道不断刷新成绩的同时,工业丝路平台也在为企业外贸出口注入强大动力。工业丝路平台凭借自身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专业服务,为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
一方面,工业丝路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中欧班列中通道沿线的供需信息 ,帮助企业高效对接国外客户,拓展业务渠道。例如,一家位于四川的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原本在开拓欧洲市场时困难重重,通过工业丝路平台的智能匹配,成功与德国一家大型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借助中欧班列中通道将产品快速运往德国,产品迅速在德国及周边市场打开销路。
另一方面,工业丝路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外贸服务,涵盖市场调研、风险评估、贸易谈判、合同签订,再到报关报检、国际物流、结汇退税等环节。面对欧洲各国复杂的贸易政策和法规,平台的专业团队能及时为企业解读政策、评估风险,并提供应对策略,帮助企业规避贸易风险。同时,在物流方面,工业丝路平台与中欧班列运营企业紧密合作,为企业优化运输方案,降低物流成本,确保货物安全、准时送达目的地。
此外,工业丝路平台还通过线上展厅展示企业产品,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客服、智能匹配、智能推荐等功能,提高贸易洽谈效率和成功率;运用区块链技术保障贸易数据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为企业营造公平、透明、可信的贸易环境,助力企业借助中欧班列中通道更好地“走出去”。
中欧班列中通道累计通行量突破2万列,是中国与欧洲贸易往来日益紧密的有力见证,而工业丝路平台则为企业搭乘中欧班列拓展外贸业务提供了全方位支持。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欧班列中通道和工业丝路平台将持续发力,携手为全球贸易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